基本情況

姓  名:

陳峰

職  務:

北京市軌道交通防災工程技術中心主任

職  稱:

教授

學  曆:

博士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通信地址:

北京市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土木工程學院城市軌道交通研究中心

郵  編:

100044

辦公電話:

電子郵箱:

fengchen@bjtu.edu.cn

教育背景

本科、碩士和博士均為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道路與鐵路工程專業。

1999年3月-2000年3月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工作經曆

1、1990年-1996年,北方交通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講師、副系主任。

2、1996年-1999年,北方交通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副教授、副院長。

3、1999年-2000年,澳大利亞高級訪問學者。

4、2000年-2001年,北方交通大學城市軌道交通研究中心,主任。

5、2001年-2003年,招生就業處、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處長、教授。

6、2003年-2004年,學校辦公室,主任、教授。

7、2004年-2017年,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副校長、教授。

8、2017年-2020年,長安大學,校長、黨委書記、教授。

9、2020年-2023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黨委書記、教授。

10、2023年-今,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土木工程學院,教授。

研究方向

  • 線網規劃、線路勘測設計及工程管理
  • 交通運輸(專業學位)
  • 交通運輸

招生專業

  • 道路與鐵道工程碩士
  • 交通運輸碩士
  • 道路與鐵道工程博士

科研項目

主持縱向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基于多源大數據與個體活動的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預測理論研究,,2019-2023

2、北京市科委: 2017年度創新基地培育與發展專項-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多場景乘客疏散建模與策略優化研究 , 2017-2018
3、北京市科委: 北京城市軌道交通車廂立席密度研究 , 2013-2015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基于分子動力學及多智能體的地鐵車站行人仿真研究, 2013-2016

5、鐵路總公司(原鐵道部): 鐵路基礎設施檢測監測及評價技術研究——高速鐵路長大橋梁、高架站軌道系統綜合監測技術研究, 2012-2014
6、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撐”,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綜合造價控制研究與示範,2007-2011

7、鐵路總公司(原鐵道部): 國鐵與城市軌道交通協調發展研究-1, 2011-2012

8、北京市科委: 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客流承載能力研究, 2011-2012
9、北京市教委: 基于運營的北京軌道交通地下車站及設施合理規模研究, 2010-2010


承擔企業及地方橫向科研21項。

教學工作

主講本科生課程《城市軌道交通》

論文/期刊

近幾年主要SCI、EI期刊論文


  1. Jinlei Zhang,  Hongshu Che,  陳峰*, Wei Ma, Zhengbing He. Short-term origin-destination demand prediction in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s: A channel-wise attentive split-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etho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21. 0968-090X. 1-20. 
  2. Jinlei Zhang,  陳峰*, Zhiyong Cui,   Yinan Guo,Yadi Zhu. Deep Learning Architecture for Short-Term Passenger Flow Forecasting in Urban Rail Transit.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21. 1524-9050. 7004-7014. 
  3. 陳峰Jinlei Zhang*,Zijia Wang,Shunwei Shi,Haixu Liu. Passenger travel characteristics and bus operational state based on IC card and GPS data in Yinchu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Technology. 2019. 0308-1060. 825-847. 
  4. Jingni Song,  陳峰*, Yadi Zhu,Na Zhang,Weiyu Liu,Kai Du. Experiment Calibrated Simulation Modeling of Crowding Forces in High Density Crowd. IEEE Access. 2019. 2169-3536. 100162-100173. 
  5.  Zijia Wang, 陳峰*, Bo Wang, Jianling Huang. Passengers’ response to transit fare change: an ex post appraisal using smart card data. Transportation. 2018. 0049-4488. 1559-1578.
  6. 陳峰, Yang Huimin, and Yang Yang. MAS-based Model for Evaluating Train Timetables to Minimise the Waiting Time [J].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8 
  7. Zhu Yadi, 陳峰*, Wang Zijia, Deng Jin. Temporal-spatial Analysis of Rail Station Ridership Determinants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J]. Transportation. 2018. https://doi.org/10.1007/s11116-018-9928-x 
  8. Zhu Yadi, 陳峰*, Li Ming, Wang Zijia. Inferring the Economic Attributes of Urban Rail Transit Passengers Based on Individual Mobility Using Multisource Data [J]. Sustainability. 2018, 10(11), 4178. 
  9. Zijia Wang, 陳峰*, Taku Fujiyama. Carbon emission from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in Beijing.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2015. 1361-9209. 217-227. 
  10. 陳峰,王子甲, 朱亞迪. Agent-based continuous-space particle pedestrian model [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 Transport, 2014, 168(4): 336-345 
  11. Zhang Wandi, 陳峰* ,et al. Evalu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s Promoted by Private Driving Restrictions Based on AFC Data in Beijing [J]. Journal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17, 67(11), 1249-1257 
  12. Zhong C, Batty M, Manley E, Wang J, 陳峰. Variability in Regularity: Mining Temporal Mobility Patterns in London, Singapore and Beijing Using Smart-Card Data [J]. 2016, PLoS ONE 11(2) 
  13. 王子甲, 劉岩, 陳峰*.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change from Bus to Metro Using Smart Card Data and GIS,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2017, 144(2): 05018004. 
  14. 陳峰, 申曉鵬, 王子甲*, 楊洋. An Evaluation of the Low-Carbon Effects of Urban Rail Based on Mode Shifts. Sustainability 9,3 (2017): 401. 
  15. 陳峰, Jiping Fang, and Qibing Wu. "Study of Standing Passenger Density in Subway Cars Based on Passengers’ Spatial Comfort: Case Study of Beijing Subway Line 4."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540 (2016): 84-91. 
  16. 陳峰, Yang Yang, Jiang-Bi Hu, and Hui-Li Wu. "Driving behavior of sleep apnea subjects and measures of green travel on low-volume road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472 (2015): 155-161. 
  17. 朱亞迪,陳峰*,王子甲,李明.基于概率圖模型的乘客出行鍊提取方法[J].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1-6.   
  18. 張晚笛,陳峰* ,汪波, 王挺. 基于多時間粒度的地鐵出行規律相似性度量[J]. 鐵道學報, 2018, 40(4): 9-17. 
  19. 朱亞迪, 陳峰*, 王子甲. "基于格子 Boltzmann 方法的地鐵站内火災仿真." 中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16 年 06 (2016): 2160-2165. 
  20. 王子甲陳峰*, 施仲衡. 基于Agent 的社會力模型實現及地鐵通道行人仿真[J].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 2013, 41(4): 90-95 
  21. 陳峰, 翟慶生, 王子甲. 社會力行人仿真模型的分子動力學方法實現[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4(04):1003-1010.
  22. 陳峰, 胡映月, 李小紅, 等. 城市軌道交通有權網絡相繼故障可靠性研究[J]. 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 2016(02):139-145. 
  23. 吳奇兵, 陳峰*, 高永鑫, 等. 城市軌道交通車廂立席密度計算模型[J].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 2015(04):101-109. 
  24. 吳奇兵, 陳峰*, 劉歐陽, 等. 地鐵車廂立席乘客的空間舒适度建模與模拟[J]. 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 2014(05):126-132.
  25. 陳峰, Qibing WU, Huihui ZHANG, et al. Relationship Analysis on Station Capacity and Passenger Flow: A Case of Beijing Subway Line 1[J].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9,9(2):93-98. 




專著/譯著

1.、陳峰、王子甲、朱亞迪、李小紅. 行人微觀仿真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中的建模及應用。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2021年

2、 陳峰、劉伊生. 綠色低碳評論——近年來發展回顧及未來展望,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出版社,北京,2018年

3.、陳峰梁青槐、陳光.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綜合造價控制,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2010年

4、陳峰,蔡小培,王連俊,高亮,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igh-speed Railway and Urban Rail Transit in Complex Environment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4000002016.7.1

5、陳峰,高亮,王連俊,蔡小培,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Railway Infrastructure in Complex Environment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320000 2014.7.1

6、陳峰,白明洲,高亮,白雁,沈宇鵬,New Technologies of Railway Engineering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4400002012.7.1

7、張工,劉印春,徐小元,陳峰,北京城市軌道交通投融資理論與實踐創新,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出版社,3230002012.8.1

8、陳峰,高亮,白雁,沈宇鵬,鐵道工程設計、施工及養護新技術,中國鐵道出版社,4000002011.1.1

9、陳峰,高亮,白雁, Key Technologies of Railway Engineering: High-speed Railway, Heavy Haul Railway and Urban Rail Transit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4400002010.7.1


專利

序号

專利名稱

國别

專利号

授權日期

排序

1

測量車廂内乘客間擠壓力的裝置

中國

ZL201720572316.7

2018-001-19

1/3

2

火災演變仿真方法及包括其的火災疏散綜合仿真方法

中國

ZL201810300188.X

2022-11-01

2/4

3

基于OD吸引度的城市軌道交通OD客流預測方法

中國

ZL201910717323.5

2021-11-19

1/5

4

基于智能體的高密度人群仿真方法

中國

ZL201610327242.0

2019-06-25

1/3

軟件著作權

獲獎與榮譽

序号

獲獎項目

頒發機構

等級

國别

時間

排序

1

複雜環境下高速鐵路無縫線路關鍵技術及應用

國務院

國家級

中國

2017

2/15

2

基于大客流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保障與效能提升關鍵技術及應用

北京市人民政府

省部級

中國

2020

1/10

3

高速鐵路跨區間無縫線路理論體系、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

教育部

省部級

中國

2013

4/10

4

高速鐵路無縫線路設計關鍵技術及應用

教育部

省部級

中國

2012

5/18

5

大規模城市軌道交通線網供需互動演變機理與優化改造關鍵技術研究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

省部級

中國

2023

2/15






社會兼職


教育部科技委委員、交通部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交通運輸教指委副主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理事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北京市軌道交通線路安全與防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軌道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都市快軌交通》第六屆編委會副主任,英文版《Urban Rail Transit》編委會主任。《路基工程》編委會委員。




Baidu
sogou